OSPF多區域原理與配置

OSPF多區域的生成

生成OSPF多區域的原因

改善網絡的可擴展性
快速收斂

OSPF的三種通信量

域內通信量(Intra-Area Traffic)
單個區域內的路由器之間交換數據包構成的通信量
域間通信量(Inter-Area Traffic)
不同區域的路由器之間交換數據包構成的通信量
外部通信量(External Traffic)
OSPF域內的路由器與OSPF區域外或另一個自治系統內的路由器之間交換數據包構成的通信量

OSPF的路由器類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OSPF的區域類型
骨幹區域Area 0
非骨幹區域–根據能夠學習的路由種類來區分
·標準區域
·末梢區域(stub)
·完全末梢(Totally stubby)區域
·非純末梢區域(NSSA)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OSPF鏈路狀態數據庫

鏈路狀態數據庫的組成

每個路由器都創建了由每個接口、對應的相鄰節點和接口速度組成的數據庫
鏈路狀態數據庫中每個條目稱爲LSA(鏈路狀態通告),常見的有六種LSA類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OSPF常用的檢查命令(思科)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實驗

目的

通過配置OSPF實現多區域中的主機互聯互通

實驗環境

GNS3軟件
四臺初始化路由器
兩臺初始化主機

實驗過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先配置R1 R2 R3 R4的接口IP地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配置每個路由器的Router lD配置每個路由器的OSPF網段所屬area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全部配置成功後,我們查看路由表是否都自動添加成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配置主機IP和網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測試通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