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第四章課後習題答案(全)

《計算機網絡技術》第四章課後習題答案(全)web

1 . IEEE802委員會提出將數據鏈路層劃分爲哪兩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的功能各是什麼?
答: IEEE802委員會提出將數據鏈路層劃分爲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ogical Link Control,LLC)和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edia Access Cotrol,MAC)。與接入各類傳輸介質有關的內容都放在MAC子層,包括將上層數據封裝成幀進行發送、尋址和比特差錯檢測等;LLC層負責與介質介入無關的內容,包括創建和釋放數據鏈路層的邏輯鏈接、提供幀序號、提供高層接口和差錯控制等。算法

2.IEEE802.3協議描述的是那種局域網的技術規範?
答: MA/CD總線訪問控制方法及物理層技術規範。網絡

3.請簡述CSWA/CD的基本思想。
答: CSWA/CD的基本思想爲:每個結點在發送數據以前首先要檢測總線上是否有其餘結點發送數據。若是有,則暫時不發送數據,要等到信道變爲空閒狀態後再發送數據。因爲以太網使用的是曼徹斯特編碼,因此各結點檢測的是總線上是否有高低電平的變化,這個過程稱爲「載波監聽」。svg

4.以太網的MAC地址佔幾個字節,保存在什麼位置?
答: IEEE802委員會爲局域網設定了一套標識規則,即用一個48bit(6B)二進制數做爲局域網的全球地址,標識每一塊局域網的適配器(網卡)。這個地址在適配器生產時就固化在其ROM中,稱爲局域網適配器的物理地址或MAC地址,性能

5.請簡述共享式以太網的基本工做原理。
答:共享式以太網的基本工做原理是:假設以太網內某站點A有數據要發送給站點B,那麼站點A首先將B的MAC地址和本身的MAC地址分別做爲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封裝在MAC幀中,而且將上層傳來的數據放入MAC幀中的數據字段,而且繼續監聽是否發生碰撞。以太網中的每一個站點收到A所發送的MAC幀後,首先檢查一下其目的地址字段中的MAC地址是不是本身的MAC地址,若是不是則丟棄;當站點B收到該MAC幀以後,發現目的地址字段的內容與本身的MAC地址一致,則須要繼續檢查該MAC幀是否爲無效幀。若是是無效的就將其丟棄,不然就將其接收。學習

6.10Base-T以太網採用的傳輸介質是什麼?其數據傳輸速率是多少?
答: 它採用非屏蔽的雙絞線(UTP)做爲以太網傳輸介質,數據傳輸速率爲10Mbit/s,支持以太網結構化佈線方式和集線器(Hub)設備。編碼

7.對以太網進行擴展主要在哪兩個層上進行?各層使用的擴展設備有哪些?
答: 擴展的方法根據使用設備工做所在層次的不一樣,分爲物理層擴展和數據鏈路層擴展。物理層擴展使用的設備主要有中繼器(Repeater)和集線器(Hub),數據鏈路層擴展使用的設備主要有網橋(Bridge)和交換機(Switch)。計算機網絡

8.使用多級結構集線器的以太網的缺點是什麼?
答: 多級集線器構成的以太網仍乃採用的是CSMA/CD協議,所以會在整個以太網範圍內造成一個很大的碰撞域(或衝突域),即在這個衝突域中,任什麼時候刻只能有一個主機能夠發送數據,不然就會發生碰撞。xml

9.請解釋爲何網橋能夠保證不一樣網段上的通訊不會互相干擾?
答: 網橋的接口1和接口2分別鏈接兩個以太網LAN1和LAN2,假設主機1要向主機5發送數據,它將MAC幀廣播發送到LAN1上,與之相連的網橋也會收到該MAC幀,收到該幀後,網橋檢查其中的目的地址並查找轉發表,發現主機5對應的接口爲接口2,則將其轉發到接口2,從而廣播到LAN2中,再也不向接口1發送。若是主機1要向主機4發送數據,它將MAC幀廣播發送到LAN1上,網橋收到該幀後,發現其目的地址對應的接口爲接口1,與接收到的接口一致,則代表主機1和主機4在同一個網段上,不須要轉發,將該幀丟棄。網橋的這種機制能夠保證不一樣網段上的通訊不會互相干擾。接口

10.請簡述以太網交換機「自學習」算法的過程。
答: 「自學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當一個網橋剛接入以太網時,其轉發表中沒有任何信息,是一個空表。當它從某接口x收到某主機a所發出的MAC幀後,每個主機地址就會被記錄在網橋中的轉發表中。

11.以太網交換機的交換方式主要有哪兩種?
答: 以太網交換機的交換方式主要有直接交換(cut-through)和存儲轉發交換(store and forward)兩種。

12.請解釋爲何虛擬局域網能夠抑制廣播風暴?
答: 虛擬局域網傳輸數據的基本原理是:在虛擬局域網中的每個主機均可以收到同一個虛擬局域網內的其餘主機所發出的廣播;當一個主機向虛擬局域網內的其餘主機發送數據時,該虛擬局域網外的其餘主機不會收到其所發的廣播信息。這樣的工做機制能夠限制接收廣播信息的主機數,從而使局域網不會由於傳播過多地廣播信息而引發性能的惡化,即一般所說的「抑制廣播風暴」。

13.劃分虛擬局域網的方法有哪幾種?
答: 主要有三種。
①基於交換機端口的劃分;
②基於MAC地址的劃分;
③基於上層協議類型或地址的劃分。

14.請簡述IEEE802.1Q標準定義的VLAN標記(Tag)格式。
答: IEEE802.1Q標準定義了虛擬局域網環境下的以太網幀格式,即在通常以太網的幀格式中插入一個4B的標識符,稱爲VLAN標記(Tag),用來指明發送該幀的主機屬於哪個虛擬局域網。

15.無線局域網根據結構能夠分爲哪兩大類?
答: 無線局域網根據結構能夠分爲兩大類:有固定基礎設施的無線局域網和無固定基礎設施的局域網。有固定基礎設施是指網絡中已經預先存在了一批固定的數據處理和轉發設備,這些固定設備能夠經過有線方式鏈接其餘網絡或Internet;而無固定基礎設施是指網絡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對等的可移動設備。

16.爲何在無線局域網IEEE802.11協議中使用衝突避免算法(CA)來代替衝突檢測算法(CD)? 答: ①在無線通訊的環境下,信號強度的動態範圍很是大,接收端不容易根據收到的信號強度判斷是否發生碰撞;②因爲無線電磁波信號是向全部方向傳播的,當與多個站點同時進行通訊時,頗有可能產生「檢測到信道空閒,其實並不空閒;而檢測到信道忙,其實並不忙」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