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震驚世界的新發現」,原來都是科學界的大騙局

640?wx_fmt=gif

導讀: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同樣告誡後來者——科研沒有捷徑。算法


接下來,咱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網絡


640?wx_fmt=jpeg



01 布朗洛和N射線鬧劇app


繼倫琴發現X射線後,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洛宣佈他發現了N射線機器學習


法國科學院公佈了這一「驚人發現」以後,興起了一股研究N射線熱潮,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這些論文煞有介事地介紹N射線能夠穿透紙、木頭、薄鐵、石英等光線穿不透的物質,只有水和岩鹽能阻擋這種射線的穿透力,還有論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經和腦也能夠發出N射線。性能


爲了表彰布朗洛的「開創性」研究,法國科學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頒發了5萬法郎的獎金。 學習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實驗,沒有一個科學家能發現N射線。英國物理學家伍德爲了弄清真相,親自跑到法國,請布朗洛爲他當面作實驗。區塊鏈


伍德就像着「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諱地講他看不見N射線,並在《天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大數據


可是人們迷信布朗洛的權威,不相信他會矇騙大衆。在伍德的建議下,《科學評論》編輯部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兩個一樣的木盒中,一個裝有發射N射線的回火鋼片,一個裝有不會發射N射線的鉛片,兩盒外觀同樣,徹底封閉。他們讓布朗洛判斷哪個盒子會發射N射線。人工智能


結果這難住了布朗洛,由於他根本未曾觀測到N射線。所謂的發現N射線不過是他的想像。這一發現N射線的鬧劇,成爲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僞造案例。spa


640?wx_fmt=jpeg



02 兩起精心製造的化石騙局


考古史上,有一個時期,「闢爾唐人」被認爲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當中的過渡性生物。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段恥辱。 


1911年,英國的陶遜律師聲稱,他在闢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破片和半個下頜骨,他把這兩樣東西送給了當時有名的人類史學家、大英博物館博士伍德華進行考證。伍德華接到陶遜的報告,來到闢爾唐,和陶遜一塊兒在礫石坑中進行挖掘。


1913年,他們又在那裏發現了動物化石、石器以及人類的犬齒化石。若是他們如實地報告發掘結果,也許在考古和人類學史上不失爲有必定的意義。然而他們被利慾所驅使,居然宣佈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並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之前。


因爲伍德華的權威地位,他的宣佈就成爲一時定論,他們的發如今人類學上被命名爲「闢爾唐人」。而這種「發現」又被看成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一時陶遜由一個不出名的律師而成爲聞名遐邇的偉大發現者。 


科學必須經得住推敲。有的科學家對」闢爾唐人」那似近代人的頭骨、似猩猩的下頜表示了懷疑。這場爭論一直多年不休。


1928年科學家採起了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從而查出「闢爾唐人」的頭蓋骨不早於新石器時代,下頜骨乃是屬於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的,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通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製造的騙局終於真相大白。 


640?wx_fmt=jpeg



03 密立根的「輝煌」與小動做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進行了一項世界知名的「滴油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菲爾德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獲得相應的結果。


密立根實驗所得出的數據實在太漂亮了,任何一個從事過物理學實驗的人都有體會,理論上計算出的數據和實驗中測量出的數據,通常不會那樣近似。爲此,埃倫菲爾德曾提出疑議,並由此而引起了物理學的一場論戰。


密立根在論戰中獲勝了,還得到了科學界的最高獎賞——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640?wx_fmt=jpeg

▲密立根滴油實驗結構圖


事隔60年後,一個偶然的發現揭穿了密立根所謂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來自密立根的筆記和手稿,是一位史學家發現後公之於衆的。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並不是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通過選擇的」,而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


他將實驗的數據大動干戈,只採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數據爲「我」所用,對於不利的數據則一律刪去,並無告訴任何人。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密立根的小動做和他給出的實驗結果同樣漂亮。 



04 「漢芯」事件


2003年2月,當時仍是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的陳進,從美國一家公司買來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僱人將芯片表面的原有標誌用砂紙磨掉,再加上本身的LOGO,「研製」成了「徹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芯一號」。


藉助「漢芯一號」,陳進接連當選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第八屆科技精英、上海IT青年十大新銳等稱號,並出任上海市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還得到了過億的科研基金。


640?wx_fmt=jpeg


2006年1月17日,有人在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上,公開指責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後來通過多方介入、追索和求證,終於在2006年得出漢芯造假的結論。


隨後,陳進被撤銷各項職務和學術頭銜,國家有關部委與其解除科研合同,並追繳各項費用。一晚上之間,四年來頭頂光環的陳進,如流星般一閃而過又迅速墜入谷底。


中國亟待在高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自主研發高性能芯片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夢想。陳進利用這種期盼,騙取了無數的資金和榮譽,使本來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塊兒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05 科學家因爲受騙而成了大騙子


有些欺騙、做僞事件並非科學家本人有意形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當。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佈他發明了鐵碳極乾電池。這種乾電池是分別以鐵和碳爲兩個電極,以有機物爲電解物。當電解物用盡後,可用空氣中的氧進行更新,因此可經常使用不衰。


尤斯特聲稱此電池將帶來電學的一場新革命。尤斯特爲當時有名的電學化學家,人們對他的宣告深信不疑。因而投資者想購買專利權,準備大量生產這種乾電池。一家公司派人與尤斯特洽談。


尤斯特很高興,他叫助手領客商到實驗設備前參觀。客商十分讚揚,並要求靠近觀察,尤斯特欣然贊成。客商好奇地用手撩開電極旁的土,忽然發現鐵碳兩極鏈接着許多個乾電池。他再取小電池匣,發現底層爲空室,也裝有若干電池。


客商發現大科學家的發現竟是個騙局,便不辭而別。


而尤斯特幾乎比客商更吃驚,他也是第一次才發現這種狀況。原來他過度相信了助手,竟沒有像那個客商那樣親自動手檢查一下助手的工做,結果竟被助手愚弄,而本身也成了一場大騙局的宣佈者。 


640?wx_fmt=jpeg



06 巴爾的摩事件:諾貝爾獎得主的風波


科學研究中欺騙做假行爲是違背科學道德的,應受到公衆尤爲是科學界的譴責,然而遺憾的是,一些科學家出於各類利益考慮,卻對這種做弊行爲進行包庇,這從另外一方面滋長了做假的風氣。巴爾的摩事件則是著名的一例。 


1986年4月,美國學術刊物《細胞》發表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論文,論文所闡述的新發現令許多生物學家感到難以想象。論文的做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大衛·巴爾的摩——1982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到者。


640?wx_fmt=jpeg

▲1976年的大衛·巴爾的摩


然而這一次,巴爾的摩卻翻了船。原來論文所依據的實驗是巴爾的摩最信任的合做者特里薩·嘉麗一手製造的騙局,而巴爾的摩徹底被矇在鼓裏。


可悲的是,在長達5年的調查過程當中,巴爾的摩始終利用本身的聲望公開威脅調查者,反對外界的干預。巴爾的摩和嘉麗的所做所爲在美國公衆面前形成極壞的影響,動搖了人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信賴。


惋惜在美國科學界不止一個巴爾的摩。 



07 權威的包庇——做弊者的保護傘


著名美國科學院院士雷默奇尼有一個學生叫約翰·朗,負責對試管中的霍奇金氏病的腫瘤細胞進行培養。別人培養都未能成功,他卻一會兒搞出了4個永久性細胞系,成爲了惟一成功地培養出永久性霍奇金細胞系的人。這是1970年的事,10年之後他的做假才被揭露出來。


原來他的4個細胞系全和霍奇金病的腫瘤細胞無關。那麼爲什麼10年後才發現約翰做假呢?緣由就在於他的老師是他的保護傘。雷默奇尼雖然沒有像巴爾的摩那樣明顯地爲本身的學生辯護,可是他對學生利用本身的聲望不嚴肅對待科學研究,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640?wx_fmt=jpeg



08 艾滋病發現權風波:持續8年的爭奪


而本世紀最具影響的包庇做僞案,莫過於持續8年之久的爭奪艾滋病發現權風波。艾滋病是當今最使人恐怖的不治之症,誰能在征服病魔的征途上取得重要性進展,無疑將爲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爾教授從一名患淋巴結病變的同性戀患者身上提取了一種病毒,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的《科學》雜誌上。


事隔一年,1984年5月,《科學》雜誌上又發表了一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員蓋洛的文章。文章蓋洛等人首次從48名艾滋病患者體內分離出了大量的病毒,並強調他們是獨立發現的。


蒙特尼爾立刻發表聲明,認爲蓋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樣是他寄給蓋洛的,並指責蓋洛剽竊他的科研成果。由此一場爭奪艾滋病發現權之戰拉開了序幕。


640?wx_fmt=jpeg


到了1987年,法美兩國科學家的爭論達到白熱化地步,兩國領導人也親自出馬參加斡旋。經當時美國總統里根和法國總理希拉剋雙邊調停,達成兩國共享優先發現人體艾滋病毒的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論壇報》進行了 3年的調查,證明蓋洛所發表的論文依據是法國送的血樣,可是蓋洛的做假行爲卻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1991年 1月,美國國立衛生院和美國科學院聯合進行了爲期10個月的調查,但調查結果卻祕而不宣。


最終,《科學》雜誌再也不保持沉默,宣佈蓋洛論文中照片顯然是法國蒙特尼爾所拍的照片。1991年,法國幾個研究所的聯合調查結果公佈:蓋洛的病毒樣品品種與蒙特尼爾送給蓋洛的病毒樣品是如出一轍的。


蓋洛最終不得不向世人認可:他分離的文滋病病毒來自蒙特尼爾送給他進行辨認的病毒樣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發現權所屬才最終有告終果。


科學界的騙局,還時不時在上演。嚴謹的科研圈,須要的是多一點認真與負責。


來源:綜合自《科技日報》《資源與人居環境》、超級數學建模


640?


據統計,99%的大咖都完成了這個神操做


640?wx_fmt=png


更多精彩


在公衆號後臺對話框輸入如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PPT | 報告 | 讀書 | 書單

大數據 | 揭祕 | 人工智能 | AI

Python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神經網絡

可視化 | 區塊鏈 | 乾貨 | 數學


猜你想看




Q: 你還知道哪些學術造假事件

歡迎留言與你們分享

以爲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繫: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擊「歷史文章」查看

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