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概述

一、智慧校園發展背景
國內智慧校園發展始於2010年,率先由浙江大學在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由此國內校園建設由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邁向智慧化的建設。

當時,智慧城市領導者IBM對於智慧校園理念的定義爲:兩個充分,三化三提高。充分利用教學、科研的先發優勢,充分利用信息及通信技術,從物聯化、集成化、智能化出發,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學校自身各項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提高學校影響力,實現教育服務社會的職能,讓智慧校園成爲智慧城市有機的一部分。

2011年,浙江大學與電信共建「智慧校園」,主要是基於物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技術(聯接能力),建設浙江大學統一移動辦公平臺、信息發佈平臺、校園一卡通平臺等校園應用,實現安全監控、平安校園網絡管理系統建設、自助圖書館網絡管理建設等。

2018年6月7日,國家標註《智慧校園總體框架》發佈,具體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智慧校園涵蓋內容
智慧校園是指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提高學與教的效果爲目的,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爲核心技術,提供一種環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數據化、網絡化、協作型一體化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並能對教育教學、教育管理進行洞察和預測的智慧學習環境。

智慧校園=1個數據中心+智慧校園基礎設施 +八類智慧校園應用系統+智慧性資源。

八類智慧校園應用系統分別是:學生成長類智慧應用系統、教師專業發展類智慧應用系統、科學研究類智慧應用系統、教育管理類智慧應用系統、安全監控類智慧應用系統、後勤服務類智慧應用系統、社會服務類智慧應用系統、綜合評價類智慧應用系統 。

三、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校園整體性智慧化設計缺失,一般建設項目根據校園預算來做,而不是整體需求來做;
2.智慧化不明顯,智慧校園建設多服務於校園安全、後勤等一些基礎設施,滿足基本剛需,體現智慧化較少;
3.創新性不夠,建設方大多時候抄已有建設方案或者主推自己產品,並不是基於校園需求,有針對性的分析痛點,創造性建設;
4.服務管理部門較多,服務師生、科研、社會較少;
5.保障措施不到位,從建設經費分配、校園各部門參與度、考覈評價機制等,都有明顯不足。
四、個人主打架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五、校園各類智慧應用 後續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