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 Firefox 18 週年

Mozilla Firefox 起源於開源運動興起之初創建的一個項目組織——Mozilla 社區,能夠說是最先以「開源」名義出現,並取得成功的項目之一。Firefox 首次發行是在2002年的9月23日,當時的代號爲「Phoenix」。html

18年過去,Firefox 在許多開發者心中,仍是自由瀏覽器的象徵,但它在市場上依舊面臨其餘商品級瀏覽器——Chrome 的巨大威脅。chrome

(Mozilla 之書,Mozilla 系列網頁瀏覽器彩蛋,在 Firefox 地址欄輸入「 about:mozilla」)數據庫

Firefox 最初的勝利

「Mozilla」曾是網景公司瀏覽器 Navigator「導航者」的開發代號。Eric S Raymond 首次發佈《大教堂與集市》一文後,網景公司受到啓發,1998年1月22日宣佈了「網景通訊家」源代碼計劃,以後這個計劃項目沿用了「Mozilla」的名字,併成立了新的社區和專門網站 Mozilla.org。瀏覽器

Eric 還評價網景公司最初的嘗試能夠直接驗證開源理論的正確與否。2000年年中,當時的「導航者」也就是後來的 Mozilla 勉強成功,阻止了微軟的壟斷,還發布了下一代瀏覽器內核 Cecko,可是卻沒有像 Mozilla 創立者所但願的那樣,聚攏大規模來自網景外部的開發力量。而且當時外界認爲,Mozilla 組織在項目開始的兩年半內都沒能發佈一款商品級的瀏覽器。安全

2002年,Dave HyattJoe Hewitt Blake Ross 從 Mozilla 瀏覽器中分支出一個實驗項目,構建新的瀏覽器 Phoenix。他們認爲網景公司的贊助和開發人員驅動的商業需求削弱了 Mozilla 瀏覽器的實用性, 爲了抵制 Mozilla Suite 的軟件膨脹,因而創立了一個獨立的瀏覽器,以取代 Mozilla Suite。服務器

不過,Phoneix 的名字引發了商標爭議,2003年4月14日更名爲「Firebird」,大約兩週以後,當時的 Mozilla 基金會表示應該稱其爲「Mozilla Firefox」,以預防和數據庫服務器「Firebird」混淆。迫於來自社區的壓力,2004年2月9日,「Mozilla Firebird」更名爲「Mozilla Firefox」,並沿用至今。網絡

Firebird 在誕生的最初幾年裏,發展迅猛。2003年4月3日,Mozilla 組織宣佈計劃將重點從 Mozilla 套件改成 Firefox 和 Thunderbird。Firefox 在組織內部受到極大的重視。與此同時,Firefox 在市場上也正挑戰 IE 瀏覽器。session

2002年,IE 瀏覽器的市佔率一度達到 96%。可是從2001年開始,失去競爭對手的 IE 持續5年沒有更新。而此時 Firefox 常被開發者和用戶誇讚的點是:小巧、高效、簡潔,安全,容易擴展和定製等等,更重要的是,它仍是一個開源的自由瀏覽器。工具

Firefox 基於 Mozilla 應用組件,包含須要 IE 本來沒有的功能。如 Gecko 排版引擎、XUL 用戶接口工具、Necko 網絡程式庫和其餘一些元件,大大提升了瀏覽器的擴展性。性能

有記載稱,當時網頁上處處都是傳播 Firefox 的社區和 Logo。在2004年11月9日第一個正式版本1.0發佈之時,Mozilla 基金會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整版廣告,其中長長的資助者名單都讓版面設計師幾乎崩潰。2009年末,Firefox 的使用率達到了32.21% 的峯值,版本3.5超過了 Internet Explorer 7

Chrome 佔領市場

接下來,Firefox 的主要對手就是 Chrome 了。

根據 StatCounter 的數據,截至2020年9月,Firefox 做爲桌面瀏覽器的使用份額爲8.34%,使其成爲僅次於 Google Chrome 的第二受歡迎的瀏覽器,Google Chrome 佔69.87%。

紐約時報2018年曾有一篇關於瀏覽器的報道,其中有一句話能夠歸納 Firefox 和 Chrome 的競爭:Firefox 是一種更快,設計更好的上網工具。但在 Google 2008 年發佈了 Chrome(一種更快,更安全和多功能的瀏覽器)以後,Firefox 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Chrome 是谷歌使用了蘋果 WebKit 渲染引擎和 Mozilla Firefox 的組件構建的瀏覽器,絕大部分代碼來源於 Chromium 項目。在谷歌的支持下,Chrome 全家桶中包含了許多額外的工具和服務。

評價認爲,Firefox 基於 Mozilla 套件雖然達到了高度可擴展,可是繁雜的組件也讓 Firefox 遠離了高效,而 Chrome 會將網頁內容最大程度地快速呈現給用戶,讓用戶注重網頁瀏覽而非瀏覽器自己。同時,藉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Google 在 Android 推行 WebView 渲染在線內容,Android 4.4以後的 WebView 和 Chrome 一樣是基於 Google 開源的 Chromium,這幫助 Google 更順利地佔據移動端市場。

去年一位曾在 Firefox 團隊工做了八年的工程師 Johnathan Nightingale 上提出了另外的緣由。谷歌開發 Chrome 以前,Mozilla 一直是谷歌最大的合做夥伴。但 Chrome 推出以後,事情變得複雜。Google Chrome 廣告開始顯示在 Firefox 搜索字詞旁邊,Gmail、Gdocs 開始在 Firefox 上出現選擇性性能問題和錯誤,演示站點會錯誤地提示「不兼容」,阻止 Firefox。同時,谷歌的工程師在拖延這些 bug 的修復,而 Firefox 在這些「錯誤」中,不斷流失用戶……

 

不過,這種說法是我的提出,並未獲得官方證明以及切實的證實。總之,能夠看到是,Chrome 發佈以後,迅速吸引了用戶和市場的關注,在那以後的幾年,Firefox 更新遲滯,媒體對其的報道和記錄也少了許多。

Firefox 捲土重來?

一直到2018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提到,Mozilla 按下重置鍵,Firefox 又回來了

實際上,Mozilla 是在2017年年末發佈了一個新版本,代號爲 Quantum。Mozilla 表示,通過改進的 Firefox 消耗的內存比競爭對手少,這意味着用戶能夠啓動許多選項卡,而且瀏覽仍會感受很順暢。新的 Firefox 還提供了隱私工具,例如用於阻止廣告跟蹤器的內置功能和能夠安裝的「容器」,防止 Facebook 監視用戶在網絡上的活動。而其餘大多數瀏覽器都不包含這些功能。

Mozilla 官網上還掛着帖子對比 Firefox 與 Chrome,最後總結:

咱們認爲 Firefox 和 Chrome 在跨平臺和實用方面可謂「並駕齊驅」,Chrome 在實用方面有優點,由於它擁有龐大的擴展庫和附加功能。但在隱私方面,Firefox 更勝一籌,咱們承諾保護用戶的在線數據,並提供免費的內置服務——如密碼管理器,若出現與您有關的數據泄露,即會向您發出警報。
 
隨着愈來愈多的黑手侵入咱們的我的數據,長遠來看,Firefox 多是咱們中那些重視在網絡中保護我的隱私的用戶的正確選擇。

根據其總結出的對比圖,在實用性和跨平臺性方面,Firefox 都有 Chrome 不支持的功能。此外在安全性與隱私權方面比 Chrome 多出更多功能,如默認攔截第三方跟蹤性 Cookie,攔截加密貨幣挖礦腳本、攔截社交追蹤器。安全和隱私也是許多開發者喜歡 Firefox 的重要緣由。

同時,Firefox 使用 GPL 協議開源,嚴格要求全部使用了 GPL 類庫的軟件產品都必須開源,保障了軟件的自由。

Chrome 雖大部分源碼來自開源的 Chromium 項目,但也包含了 Google 加入的非開源組件,自己並不是徹底開源,而且 Chromium 使用 BSD 協議,它容許修改後的代碼做爲開源或者是專有軟件再發布。這也是 Chrome 常被詬病不自由的緣由。

但另外一方面,由於基於 BSD 協議下的 Chromium 項目,Chrome 推出以後,出現不少包殼 Chromium 系瀏覽器,如 Edge、Vlvaldi、Opera、Yandex,這就造成了一個圍繞 Chrome 的開強大開發生態圈。常常出現的一個畫面就是,有人遇到 Firefox 以及 Safari 的 bug,可是由於 Chrome 已經基本達到壟斷,許多開發者熟悉 Chrome 內核,而 Firefox、Safari 就會碰到一些獨有的問題,這時許多人給出的建議就是:「轉 Chrome 吧。」

Firefox 的一些用戶體驗問題也依然存在,好比如今中文版搜索欄的圖標清晰度都還不高。

上半年有統計數據顯示,3月微軟 Edge 瀏覽器在桌面市場中的佔有率超過 Firefox,前者份額7.59%,後者7.19%。剛滿18歲的 Firefox 正在扎堆的 Chrome 系瀏覽器中上演「絕地求生」,不知下一次的高光時刻還會不會到來?